文档之家
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是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和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20XX年批准设立的以承接西安地区纺织企业外迁提升为依托、以搭建全省纺织产业新平台为基础,以吸引东南沿海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为目标的专业化、新型综合工业园区。
园区自20XX年4月开建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两次亲临视察,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上任之初就来到园区检查指导工作,副省长吴登昌在园区召开了全省纺织行业改造升级现场会,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市委副书记董军,以及市人大、市政协多位领导同志和省工信厅、市工信委等部门多次到园区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先后三次派专家到园区指导工作,并在园区设立了全国唯一
的驻地方工作站,帮助园区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和产业定位,并在招商引资、策划宣传方面给予指导帮助。
园区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配套完、五年成规模、八年建成园”的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一期规划5平方公里,二期扩区后将达2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产值500亿元,地方税收10亿元,可提供
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与向阳公司、庆华厂、二炮工程学院等连接成带,南抵蓝田、东接临潼,并可辐射商洛、渭南的灞河东岸工业长廊。形成在科技研发、纺织印染、服装加工、展览营销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具有创新特色的园区和中西部地区一流的纺织研发基地、产业转型提升的引领区,以及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的示范区。
截至目前,园区已储备土地约5000亩,报批土地3000余亩,招、拍、挂土地约1000亩。去年,省国土资源厅单笔为纺织产业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
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了王村整村、312国道等区域拆迁共计38.5万平方米。涉及农户约800户,企业15家。王
道路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市政道路8公里;在建道路5.5公里。其中新纺一路、新纺二路、新纺三路、新纺四路、河滨一路、灞河东路已建成通车。
完成配套自来水加压站1座、电力开闭所2座,天然气调气站1座,自来水、污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管沟20公里,安装路灯254盏。园区3000亩范围内达到了“七通一平”,满足了各类企业入驻。
园区已引进企业25家,合同引进资金50亿元,意向资金100亿元。其中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陕西路安特家纺用品有限公司、浙江永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山东如意集团、陕西金益服装有限公司、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北京华佰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陕沪高速管理处、安旗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
国水风电、雁兴拉链、庆华新城、通达水泥机械、中铁一局电务工程公司总部及住宅区、西门子中压环网式开关柜项目、中德合资沙尔特宝项目已签约入园。
园区累计融资达11亿元。其中与西安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储备土地,融资2.4亿元。通过入园项目储备土地约1200亩,累计融资4.63亿元。市政道路bT形式融资1.5亿元。争取到西安市政府园区扶持资金1500万元、省工信厅标准厂房扶持资金500万元。省信合标准厂房小区贷款1.5亿元,北京银行道路基础设施贷款1亿元。基本满足了园区建设需要。
织产业转移工作会、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西洽会等多种行业会议和展会上进行了园区推介。已累计完成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30次以上,市级以上媒体报道40次以上。其中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国家级著名媒体均对园区进行过整版宣传报道。园区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和对外影响不断扩大。20XX年,园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被省工信厅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
成10栋约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1万平方米配套公寓、快捷酒店等设施,出租率达80%。为小企业的入住创造了条件。
20XX年计划征地2300亩,储备土地2300亩,报批土地1900亩,挂牌出让土地约1500亩。整村拆除2个,王村安置小区近4万平方米基本完工,东侯、西侯约20万平方米安置楼项目开工建设。
全年引进项目不少于20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区域总部经济体不少于2个。合同引进内资50亿元人民币,合同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
20XX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6.2亿元。新建市政道路7条,共计约11.76公里。完成供热中心一期建设,达到供暖条件,园区污水处理厂、110变电站基本完工。
入园企业累计开工不少于25家,开工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竣工建成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开
工建设3家,不少于30万平方米。纺织集团新厂区、浙江永春家居、陕西路安特、山东如意、陕沪高速管理处、西安泵阀总厂、安琪食品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计划到20XX年5月园区开建满三年时,基本完成园区一期约6500亩土地征用,基本完成一期5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一期范围内6个整村拆除,基本完成头部批入园的20余家企业厂房建设,初步形成设施完备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园区。
经济运行与调查研究加入时间:20XX-6-2910:25:05来源:九江市发改委综合科访问:166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泉州市头部大支柱产业,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走过了一条成功之路,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零星分散发展到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和“品牌经济”的跨越,这为振兴和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以泉州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正在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和对外扩张,这也为我市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
为学习借鉴福建省泉州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先进经验,思考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寻求与沿海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承接。5月中旬,我委组织了由副调研员丁杰带队的调研组一行5人,专程赴泉州市考察调研了该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与泉州市委决策咨询委、市发改委和市纺织服装商会等部门座谈,走访了晋江百宏、三福集团等纺织企业,我们初步对泉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有所了解。现报告如下: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全市国土面积110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9万。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2705.9亿元,财政总收入26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7.2亿元,出口额58亿美元,利用外资17亿美元。工业经济发达。20XX年,泉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65亿元。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制造、生物制药五大新兴产业,其中石化、纺织、服装、鞋业、石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7个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
县域经济实力强劲。一直以来,该市从“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入手,着力引导县域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辖县(市)均跻身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
展“十佳”行列,其中,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5县(市)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民营经济得到蕞大限度发展。长期以来,泉州市利用“侨乡”优势,鼓励有实力的当地人、吸引华侨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从而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该市拥有民营工业企业4万多家,实现年产值4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
泉州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抽丝、织布、染整到服装生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蕞具优势的头部大支柱产业,并成为我国蕞大的休闲男装、童装、体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目前,泉州市有80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从业人员50多万人,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纺
织服装产业聚集区,20XX年纺织服装业(不含鞋类)产值达到1050亿元,占泉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4强,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10%,出口创汇占全市创汇总额的33.7%。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泉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主要有以下五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强集群,块状经济是基石。泉州纺织服装产业之所以能做强做大,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推进产业积聚是关键。在泉州8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纺织企业1000
多家、染整企业1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6000多家,商标、纽扣、织带、印花等辅料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4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80家。目前,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通过三种方式形成了积聚。一是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生产链,配套设备齐全,商贸形式多样化。如:以七匹狼为主导的男式休闲服装产业群;以虎都、九牧王为主导的男式西裤产业群;以海天纺织为主导的纺织面料产业群等。二是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产业群。区域内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如: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晋江市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丰泽区获得“中国童装名城”。三是以单一产品为特色的产业群。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城镇为载体。如,深沪镇是中国内衣名镇,英林镇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龙湖镇是中国织造名镇,泔江镇是中国西裤特色镇,宝盖镇是中国服装辅料名镇。
二是强品牌,自主创新是根本。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冲击很大,但在泉州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泉州的纺织服装产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没有广东和江浙地区受到的冲击大,主要在于这些年来,泉州非常注重把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着眼点放在自主创新上,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我们这次调研走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