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光伏给用电大户供电 过剩电能卖国家电网
随着上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光伏产业进一步得到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记者近日从业界了解到,为降低美国和欧盟贸易保护措施的负面影响,泉州一些光伏企业转型开发国内市场,与制造业用电大户对接光伏发电项目,一方面可以让企业购买优惠电价,另一方面又能将过剩电能卖给国家电网,实现双向收益。目前,相关企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南安市霞美镇的泉州(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里曾是福建省“十一五”信息产业专项规划的重要基地之一,2008年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来自南安市地税局的相关统计显示,南安光伏产业基地园区现仅有3家光伏企业,且现存的3家光伏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阳光大地(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99万元,同比下降33.7%;南安市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57万元,同比下降72.2%,已濒临倒闭状态;泉州市豪华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实现销售额85万元,同比下降53%。
“2012年,南安光伏产业基地国地税合计入库税款仅3000余万元。”南安市地税局丰州分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在南安打造的光伏产业基地中,南安市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曾是重要一环。彼时,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所掌握的多晶硅物理提纯法可以有效提高产能,被当地政府冀望为光伏产业基地的领头羊。然而繁华褪去,南安市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因连连亏损加上经营不善等内外因素,如今正准备将原有的厂房租赁给其他企业。
“欧盟反倾销并不是推倒企业的唯一原因。”知情人士透露说,不少倒闭的光伏企业是由于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后期受到资金链的影响而难以为继。南安光伏基地办相关负责人郭天蔚表示,目前他们一方面帮助光伏企业寻找后续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在为基地补充其他产业支持。基地现在已经引入LED、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数十家企业,基建企业达到40家。业界认为,此举也预示着,未来的光伏基地里,光伏企业将不再是主角。
许新湖,阳光大地(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简称“阳光大地”)董事长,蕞近他的愁眉终于舒展了,今年他们将在南安水暖卫浴企业聚集的园区,为中宇、九牧、申鹭达、辉煌四大水暖卫浴企业安装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从有关数据上不难看出,阳光大地是目前南安光伏基地里运营得较好的光伏企业。“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实际上对我们企业的冲击并不大。”许新湖说,自美国出台针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措施后,光伏企业都在进行战略调整。例如,调整主要出口国的比例,加大在中东、南亚、南美等区域的市场开拓力度,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欧美市场份额已从2011年的70%降至当前的25%。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工作重心转向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前景可待。”许新湖说,截至今年年底中国完全有可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量蕞大的国家。在去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二期申报潮中,阳光大地主导建设的南安阳光光伏发电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已经获批,该项目装机容量达20兆瓦,将获得国家财政50%的工程总投资补助。“南安水暖卫浴产业园项目总投资是2.2亿元,国家财政给我们补贴1.1亿元,目前已拿到35%的补贴款。”许新湖测算,今年年底,阳光光伏发电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将投产2400万千瓦时至2500千瓦时,明年将给企业带来至少1500万元的发电收入。来自实体企业的消息也表明,光伏发电屋顶只是占用他们原有的空置空间,企业无需投入却可以享用低于现行电价5%8%的电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是值得期待的合作。
“2012年年底,国家电网出台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获准并网,我们便着手与企业合作开发分布式发电系统。”许新湖透露,目前泉州地区的百宏集团,厦门地区的银鹭集团都有合作意向。在这方面发力的还有泉州豪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林文须说,此前他们在滨江基地申请每年20兆瓦的项目,该项目将争取在今年年底落地。
“泉州的光伏企业并不多,但是国家政策层面却相当支持,考虑到区域的平衡,给予各省的项目份额并不会相差太多,比起江浙等地光伏企业较多的区域,泉州现有企业的机会更多。”林文须认为,对于泉州规模不算太大的企业而言,无论是产业调整还是组合发力都更为灵活。
阳光大地董事长许新湖也认同此说法,原本许多大厂想凭借市场占有率来挤垮中小企业,但是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一年三步”,规模越大的企业反而在这一轮洗牌中倒得越快,那些规模稍小的企业则因体量小,“船小好转舵”,成为“光伏海啸”中的幸存者。
阳光大地可算是幸存者之一。2012年阳光大地全年亏损3000余万元,但今年形势逆转,企业正走出低谷。“2013年的订单都已经排满了。公司目前产能不足,推掉了很多国内外的订单。”许新湖认为行业“笑容舒展”也为时不远了。
林文须也提到,虽然此前企业有亏损,但是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光能发电项目从申请到落地起码也需要一年时间,因此在数据上的表现会略有滞后。他们年底的20兆瓦项目投产之后,明年预计将产生2个亿的产能,税收方面也将会有1000万元左右的贡献。企业现在的合作目标已经从泉州延伸到宁德等地。
企业在摩拳擦掌,相关的部门也正在积极扶持。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问题和配套支持政策,包括《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办法和电价补贴标准》等。其中,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与国家电网光伏并网直接关联,从目前透露的消息看,所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包括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部分,有望很快获得0.40.6元/千瓦时的补贴。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家电网也积极与光伏企业配合,陆续上马多个光伏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为快速提升光伏技术提供了上升渠道。
“目前正是行业切入的蕞佳时间。”许新湖在研判未来形势后,开始着手部署“低成本扩张”之路。他们利用现在不少同行企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打算采取低价收购或租赁的方式盘活滞停资产,扩大企业的规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义春此前接受采访时提到,经过这一轮的调整,2/3的光伏企业面临消亡,光伏产业可能会需要35年的恢复过渡期,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光伏市场繁荣只是时间问题。在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大企业率先经历的洗牌过程中,善于寻找商机的泉州企业,如果能利用好这波政策优势,将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不过,前景虽然光亮,困难依然不少。“分布式发电项目全国普及的障碍除了没有明确上网电价及相关补贴外,在太阳能发电环节,税收方面也还缺少相关说法。风能目前增值税税率定为6%,太阳能发电环节的增值税税率却还没有定夺。”业内人士说,除了税收方面的困难之外,由于“光伏寒冬”的宣传令不少金融机构对于整个行业缺乏信心,企业想拿到贷款困难重重。信心不足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合作的实体企业上,虽然无需投资,还能有一定比例的优惠电能可以使用,但是个别企业却依然不看好这样的合作。“有些企业甚至担心安装阳光屋顶会有辐射。”业内人士说,没有资金支持,没有税法护航,光伏产业要“************”可能还尚待时日。(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 丁曾滢 刘默涵)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