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村美民富产业兴乡村振兴阔步行
隆冬时节,行走在乡间沃野,温室大棚排列有序、村庄环境洁净优美、农民生活有滋有味举目四望,农业“强”的态势不断展现,农村“美”的面貌不断呈现,农民“富”的愿望不断实现,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泉港山海间全面铺展。
村美民富产业兴。2023年以来,泉港区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在三产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推进乡村建设上出实招,在完善治理体系上求突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寒冬,室外温度接近10℃,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栖霞农贸市场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货物琳琅满目,买菜的人穿梭在各个摊位点讨价还价,烟火气满满,是这个市场独有的市井味道。可要和商贩聊起来,他准会说:“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随着商贩的话匣子打开,栖霞农贸市场旧貌逐渐浮现:每天凌晨,渔民农户们便会挑着菜和渔获到栖霞社区贩卖,由于没有统一物业管理和固定足够的贩卖摊点,农户们只能沿着街道叫卖,既不方便居民,也不方便菜农,随地乱扔的烂菜垃圾还让小区周边看上去乱糟糟的。
为解决这一困扰栖霞社区居民的痛点问题,后龙镇乡村振兴公司通过“借鸡生蛋、滚动发展”模式,接盘经营后龙湾金街(栖霞商圈)物业项目,统筹附近村(居)13个合作社和7个劳务公司采用“以工代赈”形式,大力发展劳务、保洁、物业等业务,使后田、柳亭两个村居已实现劳务服务收入22.4万元,也让昔日乱哄哄的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精致舒适的生活广场。
“现在每个摊位都有固定的摊点,有物业统一管理环境也比以前好了,顾客买得放心,我的生意也更火红。”栖霞农贸市场猪肉铺刘先生对市场现状赞不绝口。
栖霞农贸市场的华丽转身,只是泉港区建立镇村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的缩影。2023年以来,泉港区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推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型五式”工作机制,安排183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101个村(居),引导镇村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发展模式,打造强村公司、土地超市等多个发展平台,多渠道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截至目前,泉港区已接连成立南埔镇、后龙镇、峰尾镇3家乡村振兴公司,全区9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464万元,其中超百万村15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导其余镇(街道)成立镇级乡村振兴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谋划成立泉港区乡村振兴公司,探索各种乡村振兴业务,打造一镇一企发展格局,促进村财增收。”据泉港区乡村振兴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走进前黄镇凤北村,一排排新建的农房依次排开,与平坦整洁的道路交相辉映。“过去,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村民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凤北村党支部书记连奕聪说,随着日子好起来,村里依托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成多个片区,形成机制常态化、运行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治理实效化的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城乡“颜值”。
“环境越来越好,大家心里也亮起来,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成了村里的文明新风尚。”连奕聪说,在去年12月份,泉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抽评10个县(市、区)145个乡镇的环境卫生中,前黄镇凤北村以97分的好成绩荣获泉州市村居考评头部名。
乡村振兴,环境是底色。2023年以来,泉港区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于细微之处扮靓“面子”、做实“里子”,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创新环卫考评机制。该区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培育创建,设立村庄清洁日,采用环境卫生“四色”考评,持续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农村公路两侧、人流密集区等重点区域整治。2023年1-11月份泉港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考评平均分位列全市第2名。
深化水环境治理。该区通过沿滨海东路、滨海南路沿线污水干管及峰尾镇区“三横三纵”路网片区污水干管建设,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向农村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2023年,泗洲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小流域菱溪、坝头溪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水平。
加强乡村风貌管控。该区实施福厦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对重点地段的农房采用闽南古厝红砖搭配本地普遍使用的米黄色、灰白色外墙砖装饰外立面,完成省市下达铁路沿线处,超额完成年度既有农房整治任务。
在涂岭镇驿坂村草莓采摘园里,一颗颗粒大饱满的草莓在绿叶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夹杂着馥郁的草莓香味。游客们提着篮子,精心挑选着草莓,一派热闹景象。
在界山镇鸠林村悠然农业包装间里,种植户一边打包着圣女果,一边对着镜头化身主播“带货”,向全国各地网友热情推荐自家农场生产农产品。
在南埔镇惠屿岛源汇泓鲍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区里,工人们正将吊笼里的鲍鱼,按照个头大小分拣装笼进行分苗,放入新鲜的龙须菜,再将网箱放回养殖区域内,现场一片忙碌景象。该合作社今年共养殖12000多笼鲍鱼,预计产量可达到20-30万斤,目前有3000多笼成品鲍鱼可出售
养殖工人正在给鲍鱼投喂龙须菜 林弘梫 摄
产业兴旺奏出乡村振兴强音。2023年以来,泉港区以休闲农业、蔬菜生产、名特优果、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基地”建设为引擎,主攻具有区域特色的“三精”农业,培植出以海西农业公司为代表的精细化设施农业,以福海粮油、益海嘉里、金维他食品等为代表的精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以红星生态园、绿笛生态农业、惠屿村、樟脚村、秀溪村等为代表的精品化农业等一大批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农业综合体,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多重转化增值,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截至目前,该区已实施包括恒昂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等5个市级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3亿元;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示范社(场)3家,其中由六个村共有的金腊养殖场获评“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各个村年均分红25万元。(通讯员 陈嘉纬 廖景隆)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