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岩洞镇新洞坝区:“冬闲田”变“聚宝盆”幸福满山村
走进大棚,眼前是一排排整齐的已经撒下菌种的垄田,细看,发现还有不少“白霜”覆盖在泥土之上,好似披上了一层白纱。
“这些叫做菌霜,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撒下菌种,接下来的10天左右,如果泥土上陆续出现了这样的白霜,那就说明种植成功了,并且品质和产量非常好。”大棚里,贵州灿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礼滨指着泥土上的菌霜,自信地说。
据了解,新洞村的羊肚菌产业是贵州灿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的,共有150亩,大棚400多个。2016年,作为岩洞镇的招商引资项目,福建泉州人姚礼滨带着资金和技术,注册了贵州灿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开始扎根岩洞镇种植羊肚菌。由于当地的土质和气候非常适合发展上述产业,加上成熟的技术,当年,灿榕公司便大获成功。仅新洞坝区的羊肚菌基地,就带动了106户贫困户脱贫。
新洞村距黎平县城28公里,是该县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镇辖10个行政村,其中五个村属贫困村,新洞村是其中之一。
为实现贫困精彩出列,岩洞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发展新洞坝区产业为抓手,在新洞500亩坝区推行立体种养发展模式,实现坝区产业提质增效,贫困农户精准脱贫。
林飞桃与姚允芳是新洞村村民,以前常年外出务工,灿榕公司在家门口种植羊肚菌后,她俩就一直在此务工,从事栽种和日常管护,不仅照顾了家里老人和孩子,每月还3000元钱的稳定收入。在新洞村,有30多人实现了常年在家门口就业。
“土地整好,种子备齐,马上就可以种了。”眼下,在坝区,村民甘荣珍望着即将完工的新建羊肚菌种植基地,兴奋不已地说。
“每年能种一季,收2至3批,成熟期相差1个月。”甘荣珍说,今年12月种下羊肚菌,在明年2月就可以采菇出售。一季鲜品亩产7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格约每斤65元,而干品则可以买到300元1斤,亩产值6万元左右。
正在忙碌的甘荣珍说:“以前坝子里的田到了冬天都是闲置的,羊肚菌种植时间正好错开水稻,多增加了效益。”2018年12月,甘荣珍便租用了大坝上15亩“冬闲田”开始种上了羊肚菌。
说到羊肚菌的培育,甘荣珍讲得头头是道,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羊肚菌比较娇气,温度不能超过23摄氏度。”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甘荣珍一家利用冬闲时大棚种植羊肚菌,丰收后,又可在大棚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实现“一地双收”,自己干起来有劲得很!
据介绍,新洞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坝区内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宜菌则菌、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油则油”的原则,采取“稻+菌”“稻+鱼+蛙”“稻+鸭”“稻+蔬”等产业模式,坚持“一田多用、一田多收,一年多季、一季多收,一物多用、一业多效”的规划,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大坝区土地流转力度,探索多种轮作复种和综合种养模式,推动坝区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入秋冬季节以来,新洞坝区以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通过大力开展“秋冬种”工作,加强冬闲田开发利用,动员农户在土地上持续耕作,大力发展青梗菜种植200亩,持续获得增收,努力做活做大“土地文章”,让“冬闲田”变成农户的致富“聚宝盆”,拓宽群众致富门路。
你方唱罢我登场,丰收景象在新洞坝区如火如荼,田间地头皆是农户忙碌的身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艳)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