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商务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思路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商务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为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全面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全市商务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一)应对贸易摩擦新挑战,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头部时间成立了市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专项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风险监测、形势研判和跟踪服务机制;发挥联动应对机制作用,加强信息分享,做好预警研判。在全省率先出台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指导意见、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增长39条措施等政策组合,设立政策解读室,并多次召开政策宣讲会,将省上36条、市级应对指导意见及39条措施进行宣讲,上千家企业参与培训。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提供市场开拓、出口信保、政策性融资及专业法律服务,指导企业对照各阶段加税清单做好产品加税自查,多渠道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商协会抱团通过听证、发表公众评议、申请产品排除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减少加税带来的损失与影响,努力保住美国市场份额。全市对美进出口总额235.41亿元,比增22.5%,其中出口191.52亿元,比增24.3%;进口43.89亿元,比增15.2%;新批美资企业3家,投资额2.4亿元。出台涉外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成立涉外法律服务站,委托相关法律顾问团队提供政策咨询、“两反一保”及技术型贸易壁垒应对、海外权益维护、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等专业咨询与服务。建立线上服务微信群及咨询专栏,搭建律师与企业对接互动平台,实时解答有关法律咨询。
(二)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增强外贸发展后劲。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批,并于2018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首单货物价值139770美元的鞋材产品顺利完成出口通关,成为全国第四批试点单位中蕞早启动的市场;加快推动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发展,2018年3月,陶瓷、卫浴、石材、男装、伞、鞋、泳装7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获评。10月,石狮、德化成为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县;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2018年8月,阿里一达通、陆地港、中太进出口、嘉晟供应链、晋江进出口、华闽进出口等6家企业获批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占全省75%;大力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建设,浔兴拉链、龙峰纺织、匹克集团、鸿星尔克、铁拓机械等27个品牌列入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利用展会平台深耕欧美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深化品牌泉州“香江行”、“海丝行”、“境外行”等重点展销活动,组织2300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110余场展会活动,多元开拓市场。继续在广交会主展馆设立“泉州品牌展示专区”,宣传推介泉州优势产业、品牌企业和名优特产品。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出口增长,宏远、峰亿、和诚等百家重点企业实现出口413.45亿元,比增24%,占全市出口比重38.14%;引导生产制造环节在市内、外贸业绩在市外的企业货源回流,推动泉州货从泉州出口,货源回流态势良好。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全市新开展自营出口业务企业1011家,新增出口88.7亿元。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联合省商务厅及有关单位举办“福建省高端制造、医疗医药进口对接会”,专题推介泉州对外开放政策和良好营商环境,积极对接一批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现场采购金额4.5亿美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投资额70.3亿元,实现采购招商并举。
(三)推动招商引资新突破,利用外资提质增效。深入实施“2018外资招商突破年”活动,以“泉商回归项目对接会”、“98投洽会”、“5.18国际资本投资福建对接会”等7场重大经贸活动为抓手,落实签约项目133个,投资总额992.3亿元。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驻外招商工作部署,率先成立驻上海招商小组,并派出2名干部长驻上海开展招商工作。制定出台驻外招商工作方案,立足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招商工作,对接洽谈项目87个,拟总投资总额1186.5亿元。其中,泉州冷链物流园、普洛斯物流园等9个项目已注册落地。有序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投资建设与跟踪服务,70个列入全省跟踪管理系统的外资项目,投资总额751.8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44.3亿元。有效推进安踏体育、通达集团、玖龙纸业等外资大项目到资;推动烯电集成电路、南安安际科技发展等一批投资总额超亿美元项目履约落地;成功签约荷兰皇家孚宝、平安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2家,投资总额21.3亿元。出台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支持开发区“一区一策”转型发展,南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创新经验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积极推动整合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申报升格为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泉州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推动泉州经开区设立中意国际产业合作园,探索“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
(四)拓展经贸交流新空间,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组织企业参加联合国海陆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中德双向投资对接会等,促进海丝沿线国家与丝路城市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到东南亚、南美洲、中东等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引导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企业,通过合理布局国外的工厂、设立营销中心或专业市场等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推动闽发铝业营销中心等一批产能合作项目落地东南亚;引导优势产业、品牌企业“走出去”,推动云捷科技并购以色列光通信公司、安蕊基金并购美国联合碳化硅公司、泉州博智文化并购西班牙茵迈传媒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文化传媒等行业发展。2018年全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额17.94亿美元,比增513.7%,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创近三年新高。深化与港澳经贸合作,我市与香港贸发局签订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组织开展了第九届“品牌泉州香江行”、“一带一路·共创新思路”泉港企业专场交流对接会、澳门纺织企业考察团经贸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台经贸合作,利用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平台,签订良将新型鞋机项目,投资额2亿元;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交流;跟踪推动冷链物流园区、平安金融小镇、亚富科技等一批台资项目落地。
(五)增强消费保障新供给,努力夯实流通基础。稳步推进晋江国际鞋纺城、南方水产城、中国茶具城等16个商贸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晋江禾富农贸城、石狮祥芝港等一批冷链物流园区相继投入使用。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斯兰、陆地港、九牧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大力培育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大型零售企业,城市商圈不断优化。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个转企、限下转限上,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90家。举办“丰泽购物节”、“晋江购物节”、“汽车节”等促消费活动,推动石化、建材、汽车等重点行业高速增长。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超级物种”、“大有码头”等新零售企业落户泉州;新华都、中闽百汇、大润发等大型零售企业深化互联网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需求;创新二手车交易方式,采用“4S+商超”运营模式建造石狮市汽车广场。石狮灵秀(服装)被列入全国特色商贸小镇;中闽百汇商场涂门街店、新华都丰泽店、居然之家被评为全省绿色商场。
(六)培育电商发展新动力,有效服务特色产业。全市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活力,全年交易总额5094亿元,比增27.4%;网络零售额1415亿元,比增27.3%,占全省39.1%。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报关单量570.95万件,比增1.3%;累计贸易额1.93亿美元,比增15.05%。推动“生产基地+电商”生态圈发展,依托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水暖卫浴、陶瓷树脂工艺品等领域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14个。举办了2018泉州人才港湾计划·电商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在原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叠加我市人才港湾计划政策,落地项目负责人可享受人才相关工作、生活待遇。比赛吸引了境内外45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有效搭建了项目与项目、项目与产业、项目与资本以及项目与人才的对接平台,“魔果子”等一批项目逐步落地,助推了电商创业创新热情。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新增长点,引导正域电商等企业以9610模式申报出口5289.24万元,比增128.6%,占全省94.1%;推动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成功引入深圳华强北G90创业孵化、VC商学院、深圳安骏物流、连连支付、亚马逊船长等一批企业,跨境电商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入驻企业超过300家。加大电商园区招商引资力度,25个电商园区已吸引斯凯奇、有棵树、赛维、一达通、普洛斯等省外知名电商企业特别是各类配套服务型企业落户。持续推动企业开拓网络零售市场,2018年全市淘宝店数量排名全国第8位,成为唯一跻身前20位的福建城市。制订出台了《泉州市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全市已建成乡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5个,村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724个(其中在41个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全市淘宝村(镇)数量分别达到140个、19个,占全省60%、65.5%,均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头部位。安溪县入选阿里巴巴“2018年电商示范县百佳县”和“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全国十佳案例。实施“电商育才工程”,组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
(七)聚力共建通关新环境,口岸运行能力加强。全市海港口岸外贸进出口吞吐量完成4026.46万吨,比增4.17%;对台直航货运量完成49.27万吨,比增49.57%;泉金客运直航2746航次,出入境旅客15.36万人次,比增16.04%;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航空口岸进出飞机6751架次,出入境旅客80.09万人次,比增20.97%。2018年口岸出口成品油累计突破1000万吨,泉州口岸已成为我省主要、全国重要的成品油出口基地。引导晋江陆地港与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合作共同拓展国际货运业务,实现与省内11个外贸集装箱海港码头、3个空港口岸和1个铁路口岸的无缝衔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汇集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四大通关平台的内陆口岸。持续推进锦尚作业区扩大开放申报工作,推动石湖港获批原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持续推动石狮、惠安口岸联检服务中心和泉州机场国际货运监管场所建设。实施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专项行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在我市全面应用。2018年12月初超额完成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进出口成本降低一百美元的要求,提前完成口岸降本增效工作目标。设立口岸大通关服务热线电话,落实查验单位预约加班制度,接受企业24小时申报报关单电子数据。协调海关、边检等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提升危化品监管,优化完善监管作业场所视频监控、巡查和海关电子数据联网等作业流程和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运行、检查、反馈、整改”的闭环链条,促进场所规范运行。强化应急演练,提升海上应急搜救能力。
(八)深化商务惠民新功能,提升行业保障能力。完成25个“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推动“点对点、批批检”生猪异地调运工作,确保全市肉品供应“量足、质优、安全”。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有效应对“玛利亚”台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推动落实“XIN”行动4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任务。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古城复兴计划,继续实施“泉州老字号振兴计划”,推动老字号立法工作,委托泉州市老字号协会开展春节展销泉州老字号产品联展活动。举办泉州市家政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选拔6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省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前两名。组织参加全省烹饪职业技能竞赛,惠安达利世纪酒店杜逢胜获得中式烹调师头部名的成绩。深入推动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检查企业114家,出动执法人员240余人次。牵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推动跨部门跨地区协调联动。推进商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全市商务领域无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九)打造商务发展新形象,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先后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增长、招商引资、内贸发展、对外投资合作等9项政策,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2.5亿元。加大信保扶持力度,新增对首次通过“单一窗口”投保“小微信保易”的小微企业保费实行全额补助,以及对企业开展买方资信调查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补助,助力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全市出口企业投保额达24.19亿美元,比增20.65%。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服务宗旨,不断打造优质商务窗口品牌形象,全年共为企业提供各项行政审批服务822件,提前办结率100%。开展审批服务申报材料“瘦身”工作,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在网上向社会公开;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蕞多跑一趟”;对列入重点项目的商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容缺预审”服务制度,窗口即收即办,即办即转,并再压缩50%时限办结,促进重点项目快速落地。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成果,并大胆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将可复制的改革创新试点经验进行整合,梳理出涵盖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保险、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商事、航运、对台交流与合作等改革试点措施。在全市商务系统深入弘扬“晋江经验”,推广商务发展好做法。扎实推进机关后勤保障、效能建设、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离退休干部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增强组织凝聚力和队伍战斗力,有效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局属五个事业单位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富有成效工作,合力推进全市商务事业向前发展。
(十)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全面落实扩大开放。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商务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律作风效能建设,持续纠正“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落实“一岗双责”,抓好上级巡视巡察反馈的共性问题整改,积极配合市委巡察组的巡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廉政谈话提醒、述责述廉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落实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部署,把中央、省新一轮扩大开放战略部署转化为我市贯彻意见,突出工作重点,以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2019年商务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六稳”部署,深入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两会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为全市商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答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踢好转型升级“后半场”、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三个时代命题,确保实现出口同比增长2%、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的目标。
1.创新贸易业态。以石狮服装城获批全国第四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单位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政策措施,推动石狮服装城继续完善市场软硬件设施建设,构建“源头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监管体系,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着力将石狮服装城建设成为全省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我市服装、鞋帽等传统优势产业市场采购的集聚和辐射平台。以泉州综合保税区、晋江陆地港等高水平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依托,加快推进保税加工、期货交割、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模式,培育壮大跨境通、晋江陆地港等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以“9610”申报出口,拓展跨境电商B2B、B2C出口业务。
2.壮大外贸主体。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外贸发展“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基地,转型升级一批出口行业,培育发展一批出口品牌”,实施“助力企业成长”外贸辅导计划,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等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应用,提升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新的主导产业出口占比,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推动实现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加快出口优化升级。引导生产制造环节在市内而外贸实绩或营销总部在市外的制造企业业绩回归,跟踪汉和公司、金茂服饰等20家重点货源回流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推动泉州出口货源属地化。力争2019年全市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到11家;新增自营出口企业300家。
3.巩固竞争优势。全面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建设,利用服装、鞋等7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大引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机电、车船零部件、鞋机鞋材等产品对外合作,通过组织参展,拓展新市场,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比得到大幅提升。围绕纺织、鞋服、箱包等传统优势行业,建设一批设计、研发、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管理创新,巩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以海关建立品牌出口统计制度为契机,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打通高端零售和展示渠道,促进泉州品牌国际化。稳步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加强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的引进培育。
4.扩大进口空间。积极争取在晋江市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福建进口商品集散地。依托肖厝港、石湖港、围头港等主要港口,扩大原油、石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规模。组织参加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利用进博会平台举办系列配套活动,推介我市优质产品和投资环境,实现进口与出口互动、采购与招商联动。利用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辐射、溢出和带动效应,推动采购商与参展商精准对接。指导企业用好进口政策,加大对智能技术和先进设备等产品进口,推动我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落实招商攻坚。组织实施“2019年泉州市外资攻坚年”活动,落实100个重点外资项目,按照省市“五个一批”项目建设要求,推进重大签约项目转化落地,确保在谈和已批项目尽快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实绩。重点抓好泉州新宜物流枢纽中心、南安冷链物流园等重点项目的履约、落地、到资工作。鼓励泉港区福海粮油、联合石化、恒安集团等重点企业以未分配利润增资扩股或新设企业。继续引导惠安达利,晋江安踏体育、361度公司等重点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持续抓好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签约项目的深化落实工作。进一步强化招商队伍建设,继续落实利用外资工作正向激励和考评机制,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利用外资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利用外资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创新招商方式。抓好区域招商,立足长三角,抓住上海产业转移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引进符合我市产业需求的项目。以活动为载体,分季度、按主题组织策划128场招商对接活动。强化“点对点”精准招商,利用好2019厦洽会、进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结合我市产业优势,组织策划生成若干重点招商项目,选派招商小分队,灵活招商方式,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强化委托招商,充分挖掘各类中介机构的招商资源,重点筛选签约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国内外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投资促进机构作为合作对象,建立对接工作机制,构筑委托招商网络。组织开展“走访外资企业,促进增资扩产”专项活动,跟踪推进石狮通达、林德工业气体项目、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等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3.促进全面开放。利用国家大幅放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市场准入时机,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龙头企业,按照“一业一策”的原则,梳理产业链项目和缺失环节,研究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精准对接欧美日、海丝沿线、台港澳等地跨国公司,实施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发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载体平台作用,落实惠台惠企措施,深化泉台经贸合作,重点围绕台湾百大企业攻坚突破,以集成电路、石油化工、健康养老等产业为重点,围绕台湾鸿海集团、矽品等企业,力争引进3-4家台湾产业链项目。
1.开发区平台。落实省市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整合相邻相近、关联同质的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推动泉州开发区扩区发展。加快从“建设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推广南安设立园区集团管理开发区做法,探索设立专业化招商运营公司,建立差异化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广惠安、鲤城委托第三方招商引资模式,提升招商引资服务实效;引入国资国企参股经营园区,推动经营性用地、园区物业、基础设施资产化。探索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统筹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推进中意(泉州)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实践中国与意大利“两国两园”合作新模式,打造扩大开放典范。
2.“走出去”平台。组织实施发挥侨商优势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专项行动方案,落实32个重点项目。深入了解侨领商业网络资源,梳理侨领优势领域商业分布情况,及有意与我市开展合作的产业,为招商引资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渠道。跟踪推进峰亿纺织、百宏(越南)等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打造“丝路明珠”示范项目。结合我市传统产业特点及面临的转型升级要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抱团”的方式,留住产业关键环节,有序引导我市企业加快海外产能布局,推动建设中菲建材城、印度龙城等境外合作项目。配合国家深入推进“丝路电商”,围绕欧美及东南亚等重点国别加快“海外仓”布局,融入国外零售体系。加强对“走出去”企业事中事后的服务,逐步建立泉州企业海外经营动态数据库、海外经营服务机制。建立法律服务队伍,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支撑,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和产权纠纷。落实中央、省有关部门关于境外企业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的部署和要求,引导企业注重项目风险评估,指导企业做好防范风险。
3.港澳侨台平台。落实好与香港贸发局签订的《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借助香港世界级的会议平台,设立泉州城市展区,宣传城市形象。抓好港澳台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拓展延伸泉港澳台的合作渠道,挖掘新资源。落实我市惠台73条措施,主动对接台湾六大工商团体和台湾百大企业,促进泉台产业合作。探索在东南亚等泉籍华侨华人聚集区,依托社团或者企业设立“窗口”公司开展招商工作。鼓励企业参加港澳台专业展会、经贸推广活动,利用港澳平台“并船出海”,在制造业、能源、交通等领域,携手拓展“一带一路”沿线.
会展平台。研究出台促进我市展览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展会,不断提高我市展览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积极打造一批内外贸结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平台,扩大鞋博会、海博会、石博会、茶博会、食交会、农订会等展会的影响力。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会展平台载体作用,扩大“生意圈”,多元开拓市场。深化泉州品牌“香江行”、“海丝行”、“境外行”等63个重点展销活动;组织参与好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重点出口展会,引导企业在努力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全面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自贸区市场贸易往来。继续在广交会主展馆设立“泉州品牌展示专区”,宣传推介泉州优势产业、品牌企业和名优特产品。(四)加快消费服务提质换档
夯实流通基础。集中力量推动石狮环湾汽车港、丰树东南产业物流园、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等一批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流通设施基础。做好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模式先进、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冷链物流试点企业。重视发展平台经济,推动专业市场、电商、会展联动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推广斯兰供应链中小企业鞋材全品类集采托管等模式,推动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2.
完善电商体系。结合《电商法》的颁布实施,推动电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扶持一品嘉、环球鞋网、泛家居、家世比商城等现有产业平台做大做强,鼓励各县(市、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或自建或借助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知名第三方平台优势,打造“一县一品一平台”,重点建设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水暖卫浴、陶瓷树脂工艺品等领域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生产基地+电商”生态圈发展。以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为引领,引导全市25个电商园区建立健全培训、物流仓储、运营、创业孵化等生态链条体系,打造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集聚生态。办好第三届泉州电商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力促更多好项目参赛、交流、落地,引领带动我市电子商务提质增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力农民致富增收。3.
提升消费活力。大力培植三产着力点,引导更多商贸企业个转企、限下转限上,力促新增限上企业250家以上。围绕“古城复兴计划”和“海丝新城”建设,努力打造若干个特色商圈、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品牌、老字号等,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以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为基础,推动构建覆盖全省的石化产品供求信息、基准价格发布中心;依托中化二期项目建设投产,推动中化在我市成立独立的化工品销售公司。持续培育洛江万虹汽车销售企业集聚街区。培育发展网上订餐、网上二手车交易等O2O“新零售”等概念,助推“盒马鲜生”等体验店落户,促进传统零售与体验经济相融合、传统餐饮与互联网相融合。实施“泉州老字号振兴计划”,推动一批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4.
保障民生需求。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和优化20个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2个“菜篮子”直供销售点。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建设,完成中心市区西菜、北菜、浦西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优化市民购物环境。继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建设。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继续推动“点对点、批批检”生猪异地调运工作,逐步加大冷鲜肉市场供应。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举办2019年泉州家政服务系列活动,培育10家龙头企业,推动家庭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五)打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
推进“放管服”。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若干规定,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梳理市县两级登记机关企业登记权限,全面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从方便企业出发,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内外资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提高外商投资综合服务水平。完善“一趟不用跑”和“蕞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实施“省市联动”网上审批方式,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做到应管尽管。推动组织实施商务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
复制推广改革创新。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创新成果,积极争取先行先试,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复制推广知识产权保护、两岸合作等22项第六批自贸区创新成果。紧盯自贸试验区扩区政策变化,重点突出“海丝”、“对台”两大泉州特色,研究争取泉州综保区纳入福建自贸区扩区范围。3.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围绕“大开放、大安全、大通关、大协调”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口岸对外开放,增强口岸的辐射,支撑、带动作用。持续推进锦尚作业区扩大开放工作;推动石湖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查验配套设施,为辖区开展进口肉类贸易提供保障;实施“部门联动业务协作”工作机制和“即查即卸即放”检验监管工作模式,力促更多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从肖厝口岸进口;充分发挥晋江陆地港和晋江国际机场通路优势,全力推进泉州邮政互换局兼交换站启动运营,指导石狮石湖港、晋江陆地港申报设立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推动泉州机场航空口岸国际货运开放监管场所建设,全力拓展国际物流通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协调推进外贸“优流程”“减环节”“减单证”“降成本”。推广应用“提前申报”“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先放行后改单”等模式。协调相关部门对涉及进出口环节的收费进行清理规范,能取消的一律取消;暂不能取消的,属于政府定价、指导价,降低收费标准;属于市场调节价的,通过竞争把收费标准降下来。进一步规范和公布通关作业时限。4.
加强服务保障。梳理出台支持商务发展各项政策,通过设立政策解读室和政策解读热线、召开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将惠企政策宣贯到位。全面监测分析全市商务运行态势,做好调查研究、会商分析和政策预判等工作。强化外贸进出口联络员联席会议制度、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及时为企业协调解决出口退税、外汇管理、贸易救济等问题;及时发布贸易预警信息,指导企业规避风险。落实出口信保、外贸助保贷等工具,引导保险公司对产业带动力强、有发展潜力的特色行业,提供供应链承保、配套融资等服务;联合银行推动保单融资便利化,优化融资环境。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加强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法治商务体系,履行好安全生产、环保、综治平安、扫黑除恶等商务领域监管职责,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六)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掀起“大学习”热潮。扎实推进支部“5433”工作法,拓展特色党建活动内涵。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泉州本地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好新时代“答卷人”。2.
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廉洁从政观念,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积极营造“学廉讲廉”氛围。切实抓好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加强对机关行政管理、服务质量以及商务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治理“庸懒散”等不良作风。3.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强化正向激励,积极营造敢担当、真担当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氛围,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发挥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关程序和规定,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4.
巩固提升巡察整改成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自觉诚恳接受市委巡察组提出的问题。针对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提高,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坚决防止反弹反复,巩固提升巡视整改成果,形成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版权所有:© Quanzh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为确保蕞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