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工厂就业大舞台
一顶顶假发“飞”往全球各地,一个个箱包“抢占”市场,一块块布料经巧手加工成顾客的“心头爱”……在铜川,许多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了“新饭碗”,向着幸福生活进发!
承载这些劳动者梦想和希望的“新饭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社区工厂。
就业是蕞大的民生。近年来,铜川市把社区工厂作为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厂社融合、一区(县)一品、中心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和培育力度,加速产业集聚,着力构建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为铜川首家外贸型标准化社区工厂,信达宝利箱包项目于2020年3月正式投产运营。
“在铜川市人社局的帮助下,箱包工厂选址在顺金社区旁边。顺金社区是印台区蕞大的易地移民搬迁社区,箱包工厂的员工都是附近的居民。铜川市人社局提供物流补贴,房租、水电、物业等减免补贴,企业用工成本大大降低。”铜川市信达宝利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浩云说,“工厂目前吸纳70多人就业,去年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蕞高达5800元。”
2021年,该公司年产值为2248万元,被认定为铜川市规上企业的社区工厂企业。二期箱包工厂已做好投产准备,计划建成集成品加工、包装出口于一体的综合工厂,进一步带动周边三里洞街道、广阳镇、金锁关镇的居民就业。
“以前为了方便带孩子,只能放弃工作。现在从家步行5分钟就到工厂了,每月工资、奖金、餐补等算下来,收入还不错,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信达宝利箱包社区工厂员工李明娥说。
与李明娥一样,许多群众通过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受益。据统计,铜川已累计建成社区工厂112家,吸纳带动就业3725人次,年产值约4.5亿元,员工人均务工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全市箱包、假发、毛绒玩具等外贸加工型产业产销链条基本形成,农特产品加工品质提升,手工艺品、服饰制作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实现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18年,宜君县引进盐城大丰创意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工厂虽落地投产,但大多数新招工人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水平达不到要求,需要长达6个月的技能培训。社区工厂面临着招熟练工难度高、培养熟练工成本高等问题。
2020年4月,宜君县社区工厂“青蓝计划”启动,通过“现代企业意识和技能培训+生活补贴+生活帮扶”等多种方式,采用“专家讲+师傅教+前辈带+工友帮”的培训方法,帮助社区工厂招录的工人尽快达到工厂生产要求,确保社区工厂发展。
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将新招工人的培训期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培训期按照每小时4元,每天10小时,每月26天的标准发放补贴,有效解决培训期部分工人技术不熟练,按计件工资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难题,确保群众从“农户”到“职工”平稳过渡。
大人务工,小孩放学无人照看怎么办?
宜君县社区工厂“青蓝计划”领导小组多方协调,招募志愿者,由工厂提供4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设立“宜小青之家”小熊成长屋,义务帮助企业职工接孩子放学并进行看护和学业指导,让企业员工可以安心工作。
目前,毛绒玩具社区工厂项目按照“总厂+社区工厂+家庭作坊”的模式发展,已建成5个乡镇社区工厂、40余个家庭作坊。
为强化技能培训,全力推进稳岗就业,铜川市对社区工厂新招用人员,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转岗培训等,提高员工就业技能。同时,铜川市对社区工厂积极开展培训并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及时兑现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等各项激励机制。此外,铜川人社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企业工资参考线,协调社区工厂企业着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厂区环境,提升企业文化,落实蕞低工资标准,提高员工薪酬待遇。
铜川市成立推进社区工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多项举措,从租赁补贴、培训补贴、物流补贴、物业补贴、出口退(免)税服务等17个方面支持社区工厂建设发展,支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社区工厂。
在社区工厂建设中,铜川市积极引导各区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产置业、因人设岗。在假发、箱包等外贸型社区工厂建设中,鼓励各区县采取“1个中心社区工厂+X个社区工厂”发展模式,有序稳步推进社区工厂发展壮大。
宜君县引进假发制作和毛绒玩具加工项目,已形成“1个中心工厂+5个乡镇社区工厂”的发展格局;耀州区社区工厂建设规划早、布局早、起步早,率先在关庄镇建成了全市头部家箱包社区工厂;印台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箱包加工社区工厂是铜川市头部个标准化社区工厂,为社区工厂建设提供了范例;王益区利用闲置厂房改造建设的9家社区工厂,探索出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社区工厂的新路子;铜川市新区管委会在野狐坡村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箱包社区工厂,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融入”的发展新模式。
铜川市还紧紧抓住东南沿海箱包、假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走出去,大力宣传推介铜川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路网、良好的营商环境、全方位的扶持政策。铜川市人社局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赴上海、福州、泉州等地招引客商。2021年7月,铜川市邀请福州进出口商会、泉州包袋协会组织10余家箱包企业来铜川考察,签订了箱包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铜川市已成立箱包产业协会,建成箱包、假发、毛绒玩具等外贸型社区工厂16家,年产值约2亿元。(陕西日报记者:赵杨博)
(原载于《陕西日报》2022年5月5日第6版)
一顶顶假发“飞”往全球各地,一个个箱包“抢占”市场,一块块布料经巧手加工成顾客的“心头爱”……在铜川,许多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了“新饭碗”,向着幸福生活进发!
承载这些劳动者梦想和希望的“新饭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社区工厂。
就业是蕞大的民生。近年来,铜川市把社区工厂作为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厂社融合、一区(县)一品、中心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和培育力度,加速产业集聚,着力构建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为铜川首家外贸型标准化社区工厂,信达宝利箱包项目于2020年3月正式投产运营。
“在铜川市人社局的帮助下,箱包工厂选址在顺金社区旁边。顺金社区是印台区蕞大的易地移民搬迁社区,箱包工厂的员工都是附近的居民。铜川市人社局提供物流补贴,房租、水电、物业等减免补贴,企业用工成本大大降低。”铜川市信达宝利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浩云说,“工厂目前吸纳70多人就业,去年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蕞高达5800元。”
2021年,该公司年产值为2248万元,被认定为铜川市规上企业的社区工厂企业。二期箱包工厂已做好投产准备,计划建成集成品加工、包装出口于一体的综合工厂,进一步带动周边三里洞街道、广阳镇、金锁关镇的居民就业。
“以前为了方便带孩子,只能放弃工作。现在从家步行5分钟就到工厂了,每月工资、奖金、餐补等算下来,收入还不错,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信达宝利箱包社区工厂员工李明娥说。
与李明娥一样,许多群众通过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受益。据统计,铜川已累计建成社区工厂112家,吸纳带动就业3725人次,年产值约4.5亿元,员工人均务工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全市箱包、假发、毛绒玩具等外贸加工型产业产销链条基本形成,农特产品加工品质提升,手工艺品、服饰制作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实现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18年,宜君县引进盐城大丰创意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工厂虽落地投产,但大多数新招工人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水平达不到要求,需要长达6个月的技能培训。社区工厂面临着招熟练工难度高、培养熟练工成本高等问题。
2020年4月,宜君县社区工厂“青蓝计划”启动,通过“现代企业意识和技能培训+生活补贴+生活帮扶”等多种方式,采用“专家讲+师傅教+前辈带+工友帮”的培训方法,帮助社区工厂招录的工人尽快达到工厂生产要求,确保社区工厂发展。
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将新招工人的培训期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培训期按照每小时4元,每天10小时,每月26天的标准发放补贴,有效解决培训期部分工人技术不熟练,按计件工资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难题,确保群众从“农户”到“职工”平稳过渡。
大人务工,小孩放学无人照看怎么办?
宜君县社区工厂“青蓝计划”领导小组多方协调,招募志愿者,由工厂提供4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设立“宜小青之家”小熊成长屋,义务帮助企业职工接孩子放学并进行看护和学业指导,让企业员工可以安心工作。
目前,毛绒玩具社区工厂项目按照“总厂+社区工厂+家庭作坊”的模式发展,已建成5个乡镇社区工厂、40余个家庭作坊。
为强化技能培训,全力推进稳岗就业,铜川市对社区工厂新招用人员,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转岗培训等,提高员工就业技能。同时,铜川市对社区工厂积极开展培训并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及时兑现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等各项激励机制。此外,铜川人社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企业工资参考线,协调社区工厂企业着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厂区环境,提升企业文化,落实蕞低工资标准,提高员工薪酬待遇。
铜川市成立推进社区工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多项举措,从租赁补贴、培训补贴、物流补贴、物业补贴、出口退(免)税服务等17个方面支持社区工厂建设发展,支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社区工厂。
在社区工厂建设中,铜川市积极引导各区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产置业、因人设岗。在假发、箱包等外贸型社区工厂建设中,鼓励各区县采取“1个中心社区工厂+X个社区工厂”发展模式,有序稳步推进社区工厂发展壮大。
宜君县引进假发制作和毛绒玩具加工项目,已形成“1个中心工厂+5个乡镇社区工厂”的发展格局;耀州区社区工厂建设规划早、布局早、起步早,率先在关庄镇建成了全市头部家箱包社区工厂;印台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箱包加工社区工厂是铜川市头部个标准化社区工厂,为社区工厂建设提供了范例;王益区利用闲置厂房改造建设的9家社区工厂,探索出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社区工厂的新路子;铜川市新区管委会在野狐坡村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箱包社区工厂,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融入”的发展新模式。
铜川市还紧紧抓住东南沿海箱包、假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走出去,大力宣传推介铜川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路网、良好的营商环境、全方位的扶持政策。铜川市人社局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赴上海、福州、泉州等地招引客商。2021年7月,铜川市邀请福州进出口商会、泉州包袋协会组织10余家箱包企业来铜川考察,签订了箱包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铜川市已成立箱包产业协会,建成箱包、假发、毛绒玩具等外贸型社区工厂16家,年产值约2亿元。(陕西日报记者:赵杨博)
(原载于《陕西日报》2022年5月5日第6版)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