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青阳街道位于晋江市北部,东与陈埭镇接壤,北与池店镇相邻,西邻磁灶镇,南邻罗山街道。青阳因坐落于镇北的青梅山之阳而得名。地形自西向东稍微倾斜,地势较为平…[详细]
梅岭街道位于晋江市北部,东与陈埭镇接壤,北与池店镇相邻,西界西园街道,南接青阳街道。街道因处于青梅山与岭山交界处而得名。 地形自西向东稍微倾斜,…[详细]
西园街道,以名闻华夏的明末清“十八士”陈文晖(1570-1653)故里为荣,(泉郡耆士陈先生,晋江廿九都青阳屿头陈厝人。用举子,字光夏,一字浩文,号…[详细]
罗山街道位于晋江市中部,东邻新塘街道,西通磁灶镇,南连灵源街道、永和镇,北接青阳街道、西滨镇。省道306线、青安线、市快速通道(社马路)和世纪大道纵横…[详细]
新塘街道,设立于2003年11月,驻地上郭,位于晋江市中部,因辖区内有古代著名水利灌溉设施“七首塘”,故以新塘命名。“塘”为古代地理特征,“新”意为新…[详细]
灵源街道位于福建省晋江市中部。于2003年11月由原罗山镇和安海镇交界比的村委会析出组建而成,辖10 个社区。办事处驻林口。2003年设立灵源街道…[详细]
晋江市辖镇。古称海湾,宋以后称安海。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1985年改安海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1.8万。福厦高速公路、石…[详细]
磁灶镇地处晋江市西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8.7万,蕴含着丰富的瓷土资源。 磁灶陶瓷业,源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时已远播世界,距今已…[详细]
陈埭镇位于晋江市东北部,境域大多属晋东平原。面积35.6平方公里,人口7.3万。陈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沟渠纵横交错,水域星罗棋布…[详细]
晋江市辖镇。东晋升平元年(357)始称东石,唐宋先后称东安乡、舟建乡、仁和里,1958年置东石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南部,面积65平方公里,人…[详细]
晋江市辖镇。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沿海突出部,面积33平方公里,人…[详细]
金井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围头湾畔,距金门岛仅5.6海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5.8万。 金井的农业综合开发有较大发展,海水养殖面积超万亩,…[详细]
晋江市辖镇。1952年属涵坂乡,1958年属苏厝公社,1961年析置池店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晋江下游南岸,市境北部。面积29平方…[详细]
晋江市辖镇。1961年置内坑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6.1万。通公路。辖潘厝、山头、湖内、后山、宅内、…[详细]
【自然地理】 龙湖镇以湖得名,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毗邻石狮和深沪、金井、英林、永和四个镇,距深沪6公里、围头万吨级码头10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20公…[详细]
永和镇地处晋江市中南部,东邻著名侨乡石狮市8公里,南近深沪、金井对台贸易万吨级码头15公里,北临晋江机场16公里,西接福泉厦高速公路入口处15公里;全…[详细]
英林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英林的优越地理位置,拥有独特的侨乡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璀灿的“闽南服装名镇”。 …[详细]
【自然地理】 紫帽镇地处晋江市西北部,位于泉州市区西南6公里处,紧邻清濛科技开发区。距泉州火车站10公里,泉州晋江机场15公里,泉州后渚港…[详细]
【自然地理】 西滨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靠军垦农场,南邻新塘街道、石狮,西面、北面接陈埭镇。西滨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发达,农…[详细]
晋江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海岸线平方公里。集闽南金三角经济开放区、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于一体。
晋江市是福建省省辖市(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晋江市0驻地原在青阳镇(街道),2007年迁至罗山街道。
2007年末,常住人口158.70万,其中城镇人口73.95,乡村人口84.75,城镇化率46.6 %。2007年末,户籍人口104.45 万,其中农业人口67.40万,非农业人口37.06万。汉族占97%,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满族等35个,以回族居多。通闽南方言。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21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蕞多。
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26.16%。从综合实力看,1991年首次评选“全国百强县”时, 晋江名列第55位;1994年,跃居第15位;2000年,又跃升第10位,进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2002年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名;2005年更是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名。
晋江是中国的品牌之都,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数量名列全国县级市前列、福建省县(市)首位。晋江先后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市)”、“中国陶瓷重镇”、 “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称誉。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行列,被定为全国4个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92.5亿元,财政总收入48.6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2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68元。
2021年9月,晋江市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6月,晋江市上榜2021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代表农产品为坚果(花生)、水产品(鱼干)。
2021年5月,晋江市上榜2021中国蕞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位列第22。
2021年5月,晋江市上榜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位列第12。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晋江市人口数量为206.16万人,位列泉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3位。
2021年4月,晋江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县级市)中位居第3。
2021年1月,晋江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21名。
2021年3月,晋江市上榜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2021年1月,晋江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2名。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晋江市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0年12月,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晋江市名列第75。
2020年12月,晋江市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14名。
2020年10月,福建省文旅厅公布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晋江市上榜。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晋江市上榜,排名第13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晋江市排位第1名。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晋江市榜上有名。
2020年,晋江市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代表景点为安平桥。
2019年10月,晋江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26名。
2019年10月,晋江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2名。
2019年10月,晋江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6名。
2018年10月,晋江市上榜2018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5名。
2018年1月,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晋江市为2016—2017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7年11月,晋江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1年5月,中国科协命名晋江市这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