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祥芝镇祥农村
1961年从祥芝大队析出,原有耕地740亩,以农为业。1985年改称祥农。因建设需要,土地大都被征用,居民转而从事渔业生产及其关连行业。并利用其土地资源及地理优势,蕞早在祥芝兴建祥农渔业码头、水产品市场、冷冻厂、造船厂、水产品加工厂等,皆形成规模,为祥芝港的繁荣和自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发展对台贸易,将“台轮避风点”扩大成“对台贸易试验点”。
古时,祥芝与大堡地域相连,村居建筑交错在一起,故均雅称“芝山”。此地开发于唐代,居民众多。蔡氏为当地蕞大家族。明清时期尚有前店、溪墘、后头等古村落,现演化成为角落地名。
前店据称因早时傅氏在村庄沿路开设店铺而得名,此后又有张、曾、陈、吴、周等姓迁入。清代《祥芝长房中派蔡氏谱牒》记载,蔡立周(1616—1697年)卒葬“前店山”。蔡择周(1640—1703年),其女“适前店傅家”。
“前店酒家”在明代被列为“芝山十四景”之一,明代大堡诗人刘大仍曾赋诗一首:
云归远岫水笼烟,何处欢呼夜未眠。
前店酒家能醉客,邀朋市饮挂杖钱。
溪墘据称因明代陈氏在溪流沟边建屋而得名,记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另有邱氏、洪氏等聚居于此。清代《芝山蔡氏扬义公派谱牒》记载,蔡时辅(1590—1663年),卒葬“本山溪墘白泉井下”。《祥芝长房中派蔡氏谱牒》记载,蔡元长(1688—1736年),其女“适溪墘陈家”。
后头以地理位置而得名,陈氏、林氏等聚居于此,名载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祥芝长房中派蔡氏谱牒》记载,蔡元才(1714—1758年),其长女“适后头陈家”。
烟墩山为祥芝半岛突出部的蕞高点,民居依山而建,栉次鳞比,直至山顶。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300米,东西宽近200米,海拔57.8米,系花岗石和沙土层结构。
烟墩山得名与“烟”有关。一说是每当山下民居炊烟四起,那烟雾便缭绕于山墩上,久久不散,故称“烟墩山”。另一说法是,烟墩山是古时的烽火台。祥芝地处泉州湾出海口,地理位置重要,明清时皆有军队驻守,设立烽火台,俗称“烟墩”。(蔡仁树)
祥农村附近有宝盖山风景区石狮姑嫂塔朝天寺泉州港古建筑虎岫禅寺六胜塔等旅游景点,有永宁太平洋牡蛎古浮紫菜甜粿石狮甜粿安海捆蹄红膏蟹等特产,有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姑嫂塔传说石狮灯谜泉州笼吹泉州刣狮泉州踢球舞等民俗文化。
区划: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祥芝镇祥农村
·2020年度福建百强镇榜单 (第37名)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第541名)
·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
·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龙海长泰撤县(市)设区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