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晋江的土地长出更多“金子”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让晋江的土地长出更多“金子”
走进晋江芯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现代化、时尚感的标准厂房,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集成电路专业化园区,这里已签约入驻12家企业,将助力晋江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不增用地增空间。芯智造产业园是晋江“零地提容”的典型项目之一。
土地“平方”变“立方”,也将在晋江经济开发区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
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从一片“沉睡”土地中“生长”出来。
在未盘活前,“低利用率、低产能、低贡献”一度成为这里的标签。
平地起高楼。经过司法拍卖、园区标准化建设等系列举措,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
容积率从0.8提升至3.0,引进20家以上智能装备产业链企业,实现年产值8.5亿元、年税收2800万元……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这样的“土地裂变”,也将在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上演。
今年5月,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工业园)2号区块项目填海竣工海域使用获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实现了晋江市历史围填海项目填海竣工验收“零”的突破,将释放约505亩的“沉睡土地”。
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让土地“热起来”。晋江,从产业空间重构向产业升级加速跨越,在产业高地上,塑造发展新动能。
在刚刚封顶不久的晋江新智造产业园,招商进度已经达到100%,且入驻企业均为规上企业,其中50%来自晋江市域外。
立项就“出圈”。在招商和选商并重下,自项目立项后,园区就陆续与24家来自江苏、江西、浙江、厦门和泉州地区的规上企业达成合作。
其中,不乏国家高新、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后备上市企业等优质企业,涵盖了智能装备、智能轻工、智能轻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
晋江,释放出产业“强磁吸力”的新优势。
风吹稻浪,鸥鹭齐飞。走进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区,高标准农田的丰收场景,令人欣喜。
城、村、田、林、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的九十九溪流域,如诗如画,成为晋江产业新形态、城市新名片。
很难想见,这里曾经污水横流、土地弃耕、房屋散乱。
请来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主笔规划设计,投资约22亿元,融合土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经改造后,这里成为宜耕、宜居、宜游的“都市田园综合体”,在晋江中心市区打造出“城市绿肺”。
事实上,要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不容易。
在阵痛中不断突破,晋江才走出新的发展途径。
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已触“天花板”;全市工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却只有1.07——晋江工业用地紧缺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突破空间布局破碎、土地开发强度趋近饱和、用地成本过高的痛点?
以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为引领,全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晋江“进化”的必由之路。
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晋江集全市之力、聚全市资源,打出综合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组合拳”,全面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用地结构。
今年年初,晋江成功上榜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今年年初以来,晋江推进46个低效工业用地园区标准化项目,总用地面积5616亩,总投资282.9亿元,可增加产业空间666万平米。
同时,晋江还策划推进梅岭中片区、池店中片区、安海龙山寺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79个,总投资451.5亿元,将带动区域功能整体提升。
以集中连片为导向,晋江摸排出具备入市条件的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4116亩,首批生成磁灶中辉产业园等16个有带动性的入市项目,总面积487亩。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